当前位置: 首页 >> 殡葬资讯 >> 殡葬知识

顾问全程陪同指导让您无忧

免费看墓专车上门接送

购墓优惠折扣多还有赠品

殡葬一条龙让您省心省事

大家都在关注
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对江泽民同志逝世表示哀悼
郑州怎么办丧事?
“孝”的字形字义及孝道的历史演变
新修订的《烈士安葬办法》今年2月起施行
国家提倡红白事尽量简办

当代人该如何行孝

2022-10-25   作者:超级管理员

当代人为什么要行孝

  两千多年来,孝一直作为封建社会中的“至德要道”而得到统治阶级不遗余力的提倡,因此,孝的观念和行为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实践。同时,由于具体时空的局限,孝在封建社会被用来强化等级宗法的封建制度,从而被扭曲和片面地解释为“父为子纲”,成为严重戕害人的枷锁,因而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时期遭到了激烈的批判甚至否定,新中国成立后也一度受到冷落。随着对传统文化激烈的批判逐渐趋于平静,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不断加深,孝中那些合理性的特质逐渐凸显而出。例如与西方不同,中国人是通过孝道的精神和实践令老年人获得生活的保障和精神的愉悦,并且通过扩展孝亲之情而令个人的生命存在获得深厚的根基,为个人的德性建立提供汩汩不绝的源头活水,从而在现代人与宇宙万物之间建立起更为深邃、牢固的联结。

  首先要指出的是,孝是出于人类的天然情感,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恩本是人类最自然的感情。由这种感恩之情落实到对老年父母的赡养关爱,不仅符合人的自然情感,而且也使衰病的老人得到帮助,这恰恰是祖先高超智慧的体现,也是超越动物界而使天下的老年人幸福的精神保障。

微信图片_20221025192916.jpg

  孝是德之本,这也是中国孝思想的特质。如果说人不分中外,地不分东西都具有那种亲亲之情,但将孝视为德之本,却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思想传统。与西方人重理性不同,中国人重情感,道德的根据不是理性而是情感。源自古希腊的西方理性主义传统是通过理性为道德确立根据,而中国则是以情感为道德之根源,孔子提出的仁的思想就成为孝的理论基础。仁在孔子看来就是仁民爱物、博施济众的博大情怀,而孝则是仁的入手处。要想实现仁,首先要从孝开始,“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一个人只有先爱其亲,才能推及爱人,仁爱要从父母、亲人开始,才能够逐步扩展到所有人。

  一般人总是以为个人的自我实现与他人的实现无关,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万物是分离的,其实真实的自我是宇宙万物、天地人神的统一,而要实现仁的本性,入手处就是亲亲。亲亲就是对人本有的内在仁性的扩展。对于现代人来说,个人的生命存在依然离不开成就个人与奉献社会这两个维度,因为这是生命存在必然具有的一体两面。因此,择取传统孝道的合理内核依然是现代人安顿人生的宝贵精神食粮。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孝也对人的生命存在至关重要。孝是对自己所来之处的认同和尊重,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认同,通过这种自我认同,将自己的生命与祖先父母的生命融为一体,将个人的荣辱与祖先父母的荣辱融为一体,使一个人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相反,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家族以及父母没有认同感,甚至否定,等于是将自己的生命存在孤立起来,失去了根本,就像失去了脚下的大地,又怎么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另外,一个人如果否定自己与祖先父母的联系,在心理上就会存在冲突,一方面他并不能从事实上忘记和否定自己的出身,另一方面他又不能认同自己的出身,这种冲突就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这种紧张和焦虑就是侵蚀身心的病菌,生命之堤会被蚕食。

  因此,坚守孝道依然是现代人生命的根基所在。


同类文章推荐
国家提倡红白事尽量简办
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对江泽民同志逝世表示哀悼
郑州墓地的落葬仪式
老人去世后为什么要火化?
中国人的殡葬观念
“孝”的字形字义及孝道的历史演变